《酒雄見聞錄》#09 理解,不只是推測


酒雄見聞錄 #09 理解,不只是推測

文化的翻譯,不靠字典,而靠誠意。

一、我們都不是超能力者,猜測不一定對

有時候,只是一個行動或一句話,
我們就開始在心裡編劇。
他是不是不高興?是不是想改變合作?

但真相常常沒那麼複雜。
對方可能只是在意的東西不一樣、
或者只是說話方式跟我們不同。

人際關係裡的很多誤會,
都不是因為誰錯了,
而是因為我們太快下結論。
我們都不是超能力者,
猜測不一定對,
唯有溝通,才能靠近真相。


二、情感與溝通的兩難

台灣人往往重感情,
但也正因為重感情,
我們常在溝通時綁手綁腳。

怕說錯話、怕對方不開心、怕氣氛變尷尬。
於是明明有想法,卻選擇沈默。

可我後來覺得,
感情真正的意義,
應該是讓溝通更容易才對。
能一起開玩笑、聊心事,
也應該能在必要的時候說真話。

真正的信任,
不是從不爭執,
而是爭執之後還能坐下來喝一杯。


三、刻板印象的陷阱

在與日本夥伴的交涉中,我深刻體會到這點。
我們對日本人常有一種「固定印象」——
覺得他們總是在繞圈、
不講明白、
表面溫和、心裡算計。

可當我真的花時間去理解,
才發現他們也有自己的顧慮:
怕講太直接、怕破壞和氣、怕讓對方難堪。

我們常以為是在解讀對方,
其實只是映照出自己的想像。
理解文化的差異,
不只是禮貌,
而是讓合作能走得更遠的關鍵。

或許因為我同時能用台灣的語感與日本的思維去理解雙方,
才更能看見那中間微妙的誤差——
一邊以為「禮貌」是尊重,
另一邊卻覺得那是距離。
而我在這之間,
也學習用自己的方式當翻譯者。


四、誠實的話語與信任的建立

有一次,我決定不再拐彎抹角。
我把真正的想法——包含擔心與立場——
都清楚地說了出來。

結果出乎意料地順利。
對方不但理解,
還主動提出能調整的方向。

那一刻,我感覺到一種放鬆。
因為彼此都誠實了。
我們不再只是為了一筆生意而談,
而是作為一起面對現實的夥伴。

商場如戰場,
但那天,我感覺更像同盟軍。
我們討論戰略、分配角色、
知道誰該打哪裡、誰該防守。
那不是對抗,而是協作。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種狀態——
不只是做生意,而是建立理解。
當對方願意用真心回應時,
我就知道,這不只是一次交易,
而是一次文化的連結。


五、過了相敬如賓的線,前方可能是更大的信任

有時候,「相敬如賓」也是一種距離。
保持禮貌固然安全,
但若總是止步於禮貌,
就永遠無法進到真正的理解。

當我跨出那一步、說出核心的話題時,
氣氛短暫緊繃,
但也在那一刻,
我看到對方眼裡的真誠。

放下顧慮後,
合作的節奏變得更順,
溝通也更快找到重點。
原來,只要彼此願意誠實,
「距離」就會變成「信任」。


六、意識立場的不同,與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我們各自代表不同的文化與立場,
這些差異無法消失,
但能被理解。

當我開始試著從對方角度思考——
他為什麼這樣說?他在顧慮什麼?
許多原本的摩擦,就變成了座橋。

有共識時是順風,
有差異時是學習。
這段過程讓我發現,
跨國合作不是利益交換,
而是一種「彼此靠近的練習」。

理解,不是說服,
而是願意並肩前進。

這大概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吧。
旅行、帶團、翻譯、談合作——
看似不同,其實都是在練習同一件事:
讓台灣與日本更理解彼此。
這也是我寫《酒雄見聞錄》的理由。


感謝你看到這裡。
願這些文字,在你某個不經意的時刻,也能成為一點微光。

—— 酒雄
日本深度微旅策展人・清酒推廣者・本事選酒策略長・旅遊作家

各種網站及 SNS 連結:
👉 linktr.ee/sakehero

📭 電子報說明與退訂

本信件為《酒雄見聞錄》電子報寄送。
若你希望停止接收,請點下方解除訂閱的連結。
若這封信是由朋友轉寄給你,
也可以在這訂閱,目前免費:) 👉 立即訂閱《酒雄見聞錄》

113 Cherry St #92768, Seattle, WA 98104-2205
Unsubscribe · Preferences